“世界那么大,我想去看看。” 一张简短的辞职信,道尽了无数人对远方的向往。于我而言,背上行囊,远离故土,便是为了奔赴心中那片知识的星辰大海。
一、负笈远行,奔赴求知征途
离乡的那一刻,父母的声声嘱托,如丝线般缠绕心间;恩师的谆谆教诲,似明灯照亮前路。告别那座熟悉的城,有人为了挥别过往的阴霾,有人为了奔赴灿烂的未来,有人为了寻觅生活的乐趣,而我,怀揣着对知识炽热的渴望,踏上这未知的征程。“夫如是,故远人不服,则修文德以来之,既来之,则安之。” 我深知,未来三年,这座陌生又充满希望的城市,将成为我梦想的孵化地。
这座用钢筋水泥书写现代文明的城市,最初给我的见面礼是梅雨季永远晾不干的衬衫。图书馆穹顶的星空壁画与洗衣房发霉的墙角同样真实,地铁站匆忙的人流与课堂上激烈的思辨同样深刻。我渐渐懂得,所谓远方,不过是无数个当下串联而成的珍珠项链,而我要做的,是用知识的丝线将其一一贯穿。
二、风雨淬炼,勇担使命成长
当疫情防控的通知像秋雨般突然降临时,我们正在排练迎新晚会的诗朗诵。那个未完成的节目单至今夹在日记本里,成为特殊时期的时光书签。作为学生干部,我意外地成为了"信息桥梁":清晨六点核对体温数据的闹钟,深夜还在闪烁的统计表格,以及总在充电状态的充电宝,构成了那段日子的三维坐标。
记得某个暴雨夜,我冒雨给隔离同学送物资时,防护面罩上的水雾模糊了视线。却在楼梯转角听见隔离宿舍传来的吉他声,有人轻轻唱着"明天会更好"。那一刻,我忽然理解了《论语》中"既来之,则安之"的深意——真正的担当,不是英雄式的冲锋,而是在风雨中为彼此撑起一片不至于淋湿的屋檐。
疫情,让我学会了担当,懂得了责任的重量,更让我在困境中迅速成长。我学会了在困难重重时,想尽办法完成老师交代的任务;学会了在忙碌之余,给父母发一条简单的信息,慰藉他们牵挂的心;学会了如何用真诚与耐心,与同学有效沟通,化解矛盾。

三、学海行舟,破浪求真困境
大学的学习之路,并非一帆风顺。大一的课程相对轻松,凭借努力,我如愿拿到了奖学金,那是对我付出的最好回报。然而,进入大二,课程难度陡然增加,建模、编程、画图等难题如一座座大山,横亘在我面前。大二那场折戟的数学建模竞赛,成为我学习生涯的重要转折。连续72小时的奋战后,有缺陷的模型就像漏水的陶罐。当我对着电脑屏幕无声落泪时,书架上《敬业与乐业》突然跌落,摊开在"百行业为先"的篇章。“敬业乐群” 四个字如一道光,穿透我心中的阴霾。学生的本职,不就是认真学习、钻研知识吗?这份责任,如同一双有力的大手,推着我重新站起,勇敢面对挑战。
在老师的悉心指导和同学的热心帮助下,我逐渐适应了这种高强度的学习节奏,从最初的手忙脚乱,到后来的从容不迫,甚至开始享受这种充满挑战的学习过程。我深知,学习的道路或许布满荆棘,但坚持下去,就能遇见更好的自己。正如古人云:“千淘万漉虽辛苦,吹尽狂沙始到金。”
在大学这个人生的十字路口,学长学姐的经验之谈、父母的殷切期望,如潮水般的人生选择向我涌来——当四六级、考公、升本的选择如乱麻般纠缠时,我学会了先追问:我的核心优势是什么?真正热爱的又是什么?他人的建议,终究是站在他们的立场,与我的实际情况未必相符。“遇事不决,可问春风。” 在那些迷茫的日子里,我常常漫步在校园,让微风拂去心中的尘埃,倾听内心最真实的想法。渐渐地,我找到了自己的方向,坚定了前行的步伐。遵从内心的声音,以平和、愉悦的心态去面对,或许就能找到答案。
四、明德至善,哲思明晰方向
哲学,宛如一盏明灯,照亮了我大学生活的每一个角落。“提纲而众目张,振领而群毛理。” 人生充满了矛盾,这些矛盾如影随形,影响着我们的情绪,进而干扰我们的生活与学习。在我的大学生活中,矛盾无处不在:学习与兴趣的碰撞,自由与规矩的博弈,大挫折与小磨难交织,与舍友同学相处时的小摩擦…… 这些,构成了我生活的一部分。
在《矛盾论》的指引下,我学会了抓主要矛盾。当面对诸多困难时,先集中精力攻克最关键的问题,不仅能增强信心,还能让其他问题迎刃而解。比如,在考试前夕,面对繁重的复习任务和社团活动的冲突,我会优先完成重要科目的复习,确保学业不受影响,再合理安排时间参与社团活动。将书本知识运用到生活实践中,让我对知识有了更深刻的理解,也让我在面对生活的琐碎时,更加从容淡定。
最珍贵的智慧往往诞生于深夜卧谈。当五个来自天南地北的女孩,用方言混杂的普通话讨论《矛盾论》时,思想的火花像窗外不眠的霓虹般闪烁。我们发现,处理人际关系中的"度",与把握主要矛盾的"量变到质变",竟有异曲同工之妙。

五、素履以往:向光而行的叙事诗
毕业季的柳絮纷飞如时光的实体化呈现。整理行囊时,那本写满批注的《矛盾论》已经卷边,疫情防控时的工作证褪成浅蓝,建模比赛的失利报告与后来的获奖证书并排放置。这些物件正在完成从"现在时"到"过去时"的语法转换。
站在人生新的起点,我终于懂得:成长不是抵达某个预设的终点,而是培养出与未知对话的能力。就像童年时父亲教我放风筝——既要握紧线轴,又要懂得顺应风向。心向远方,素履以往,如今的我,已准备好以矛盾为翼,以文德为纲,继续这场永不停歇的飞行。